
“明清俗曲”是我国明清时代流传的“小曲”“小唱”“时调”“俚曲”等的统称,是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艺术品种,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学、艺术的历史性转折。明清俗曲是现今存活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的基础和来源,对当今中国民间音乐的影响十分深广。该项目采取文献学、历史学、乐律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在广泛搜集明清俗曲曲谱资料的基础上,对于今存的12种重要的明清俗曲古谱进行整理、解读与翻译,分别以古谱影印资料和古谱翻译两种形式呈现,并在每种资料前增加说明和介绍,同时为每支曲配备对应的音频文件。从搜集与整理,到阐释与翻译,再到数字化呈现,这一过程体现了团队工作的庞杂与艰辛,亦形成了俗曲研究领域未曾涉及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模式。该项目是第一部“明清俗曲”研究领域的古代音乐文献资料集成,是一项填补俗曲研究空白的开创性成果。其中,大量乐谱,包含流传海外的珍稀文献,是首次付梓发行,这为今后研究者从这些有形的音乐资料中获取发展民族新音乐的经验,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资料;也为今后的文艺创作,尤其是音乐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俗曲这一古老艺术品种在当代的播扬。